第(2/3)页 杨斐给予这些人高度赞美。 当然,他知道口头夸奖并不够,指不定他们私底下就学起了老李,说着:王爷够抠的,就会口头嘉奖,哪怕奖给我两头猪也好啊。 于是,杨斐接着说道:“你们在这里任职环境很差,工作也很艰苦,所以本王特意允许你们一人提一个要求,只要不过分,本王都允诺了。” 几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 要是其他人说答应他们一个要求,他们肯定不当回事。 但王爷不同,王爷那是真给。 于是,其中一人鼓起勇气上前说道:“王爷,下官父母仍居住在漏风的老房子内,下官着实不忍,欲建新水泥房供二老居住,然囊中羞涩……” 话毕,杨斐愣住了。 他这才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如山民一般,建屋有补贴。 去年处处需用钱,为节省开支,薛明特意言明,郡守府官员三年内无任何补贴,将补贴挪给教育部老师。教育乃未来之基,万不可在这方面短缺。 郡守府官员亦赞同此政策,他们很多都有子女或是很快就会有子女,亦需读书,将自身补贴让与老师,无人反对。 何况薛明以身作则,将王爷所赐全都赠予教育部。 故教育部老师、山民皆可依补贴自建宽敞明亮、干净的水泥房,而他们这些郡守府官员,因无补贴,仅凭俸禄,一年半载又难以建成水泥房,至今住的还是老房子。 杨斐一拍脑门,道:“此事是本王的失察,今年商业司进账许多,本王回去后便命郡守给你们制定补贴政策,让你们也能建的起房子。” “谢王爷。” 一众官员感动不已。 这就是王爷,贤明、仁慈、体恤下属、体恤百姓。 杨斐摆了摆手:“这个不算要求,本王特许你再提一个要求。” 于是,一众官员纷纷提起了要求。 要求都不算过分,大部分都是请假休沐,回家陪同孩子与妻子,小部分则是希望能改善一下养猪场的环境。 杨斐全都允许了,让他们自行安排好公务即可。 至于养猪场的环境问题,杨斐将后世看到的一些养猪场卫生管理等条例告知,稍微解决他们的困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