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才女孟蝉衣-《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第(2/3)页

    “岭南自古以来,读书人甚少,百姓如久旱之苗,难以沐浴圣人之辉,上不知三纲五常,下不识礼义廉耻。”

    “想要让岭南彻底摆脱以往的困境,不仅需要王爷的惠民政策福泽,还需着重教育,开启民智,让百姓能够明辨是与非,善用学识去改变困境。”

    杨斐听完她的回答,点头表示满意。

    “说的不错,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为百姓能够明辨是非,便无需我们去纠正,若百姓不能明辨是非,我们要教导百姓,做到民可使的地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有多重解读,符号不同,意思则不同,但孔圣人崇尚有教无类,断不会是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孔圣人说这句话,其核心是要引导百姓明辨是非,拥有知晓道理的能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化万民始终位居首位。

    昔日,孟蝉衣从圣人之言中所得的解释,常使人误以为其意是让老百姓按照上位者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但今日听王爷对此的解读,孟蝉衣深感震撼。

    王爷的理解无疑更为贴近孔圣人的本意,孔夫子推崇有教无类,怎会不让百姓知晓是非道理呢?

    杨斐的见识与才情,让孟蝉衣由衷地钦佩。她感叹:“王爷之才,蝉衣自叹弗如!”

    “说说第二题。”

    杨斐没有在意孟蝉衣的吹捧,继续让他答题。

    第二题,孟蝉衣很快说出自己的答案:“圣人言:有教无类。身为老师,不应因学生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当根据每一名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啪啪啪!

    杨斐听后,为之击节赞叹。

    在这个时代,尽管大家尊奉儒家的思想,然而真正能做到如孔圣一般有教无类的,却寥寥无几。

    清代思想家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中有一言:“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它所强调的是按照学生的不同特性,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使长处得以发挥,短处得以弥补。

    孟蝉衣虽未听闻过这八个字,但其理念与之如出一辙。

    当杨斐说出“别类分门,因材施教”时,孟蝉衣眼中的王爷形象瞬间升华。

    她眼中闪烁的不仅仅是欣赏与钦佩,更有深深的倾慕。

    南海郡中传颂的贤王之名,如今在她心中更是实至名归,眼前的王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岭南,为岭南带来光明与希望。

    “可会作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