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莽到长生》
第(3/3)页
陈仓当下大惊失色,面露惶恐之色,连声大喊道:"不好啦,我们真的遭此重围,莫非要就此陨落于此了吗?"
那护法罗汉虽面有惧色,仍然镇定自若地说道:"徒儿休要害怕,照我这般法力,这区区牛魔怪物并不能伤我分毫。待我一口气运起金刚伏魔功,定能扫除这邪火,转危为安的。"
说着他深深吸了口气,渐渐引动全身的佛力,竟是口中默默诵着佛号,逐渐演化成为一股澎湃无边的神力。须臾,那护法罗汉双目精芒暴射,祥云缭绕,全身都笼罩在一团金光之下,威严无比。
他大喝一声:"佛法无边,天地归一!好一门金刚伏魔神功!"话音刚落,祥云运转,佛光大盛,那层层狂火阵竟被一层金光渐渐推开,外围的莲花重新绽放舒展开来。
牛精怪物见势不妙,急忙又是一记"雷火万丈"的狂攻,浑身都化作万千狂雷狂火向着陈仓等人袭杀而去。
陈仓也随即会心会神,口中诵着佛号,手中佛光木杖猛地一挥,顿时一缕耀眼金光自杖头破空而出,朝着那些雷火狠狠扫去。那佛光所过之处,顿时声雷大作,狂火尽皆熄灭,雷声也为之一扫而空。
就在此时,护法罗汉运足了金刚伏魔功,双手高高举起,大喝一声:"好一门金刚伏魔,破除妖孽,永无疆迹!"顿时金光大盛,祥云环绕,倏地就把那牛精怪物团团包裹在内。
那牛怪大惊失色,张牙舞爪地挣扎不已,一时间声势骇人。但很快它就渐渐给镇压了下去,最后彻底被那佛门金光彻底放逐,无影无踪。
陈仓见状大喜过望,当即朝着护法罗汉一拜,赞道:"多谢老和尚出手相救,方才我们着实遇险了一回。那牛精怪物的确是了不起,要不是我俩同心同力,只恐难以扫除如此魔障。"
护法罗汉慈眉善目地说道:"你我同是佛门中人,出外行走时自然要同心协力,才能畅通无阻。刚才那牛精妖怪虽然厉害,却也难敌佛门正道,这才给我伏魔重伤了去。"
那时陈仓和护法罗汉见牛精妖怪已被镇压,便松了口气,四下望去,那边远处的七彩光门依旧在缓缓闪耀。
陈仓遥指那光门说道:"老和尚,那七彩神门就是前往佛门大考下一关的入口了吧?只是不知道下一关又会遇到怎样的考验。"
护法罗汉闻言点了点头,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徒儿所言极是。那七彩神门乃是通往更高一层的佛门大考,里面将有着重重劫难等待着你。不过你可莫要害怕,只须心存敬畏之心,定能一一破除妖障。方才击退那牛精妖怪,你已初窥佛门的一点点门路,相信下一关内你行走自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陈仓听了老僧的一番教诲,连连点头,做出恭顺的样子,说道:"是的,是的,多谢老和尚的指点。我定当谨记佛门的至理名言,勇敢向前,直至最终通过所有大考,获得真正的彻底启悟。"
老僧这才笑了笑,说道:"很好,很好。不过在你前往那七彩神门之前,老衲这里还有一门至宝,你可要时刻牢记在心,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只怕连一丝的成就都难以在佛门修持。"
陈仓听到这话,顿时两眼放光,激动万分,急忙俯身跪下,合十作礼,恭恭敬敬地说:"请老和尚赐教,弟子定当牢记在心,绝无半点马虎。"
那护法罗汉见他确有此一番虔诚态度,也就点头满意,说道:"很好,很好。那你就仔细听好了......佛门正道,乃是无上大法,蕴含着宇宙间最高的道理和真理。想要彻底修行成就,就需心地如如不动,了无执著。道理固然至理高阅,但真修实证,才是关键所在....."
老僧话锋一转,沉声叮嘱道:"你可要牢牢记住,在整个修行的路途上,绝不可贪恋欲望,对任何人事物产生执著。一旦心怀杂念,势必会遭到业障的阻隔。就如方才那牛精妖怪一般,都是由于私心未除,业障尚在,才会招致如此横祸。你我若能真正做到了无欲无求,定能畅通无阻,最终获得佛门的最高成就..."
陈仓听到这番话,登时肃然起敬,默默记下心头。待老僧说完,他这才重重叩首,千恩万谢。
不多时,老僧便吩咐陈仓前往七彩光门,踏上佛门大考的新征程。陈仓一路上也时刻怀着老僧的教诲,虔诚稳重,勇往直前。行到七彩光门之外,只见那光门宏大无朋,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芒组成,时明时暗,宛如一个通往未知的入口。
陈仓深吸一口气,默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便踏步走进了光门之内。只觉眼前一阵眩晕,待到转过神来,已不知所在了。
四下望去,赫然是一座座连绵不绝的高山峻岭,陈仓当下愣在了那里,不禁感叹道:"莫非佛门大考的下一关,就是在这重重高山峻岭中开启了?"
尔时陈仓见到了那连绵不绝的高山峻岭,顿时吃了一惊。他四下扫视,辽阔无垠的群山簇拥着前路,高耸入云,险峰嶙峋,让人望而生畏。陈仓暗自心忖,果真是艰险重重的一关考验啊!
正当他踌躇的时候,忽听得一旁山涧之中传来阵阵诵经声。陈仓侧耳细听,分明是那熟悉的般若心经的颂词。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在一处幽静的溪涧旁,一位白发祖师正就着水边一块平滑的岩石,盘膝而坐,闭目诵经。祖师双手合十,面现庄重神情,颇有几分尊威。
陈仓见状,连忙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礼节周到地恭声问道:"小僧无意打扰,只是不知这里可曾听过佛门大考的传闻?若是那佛门重重关卡,小僧就算是来到了其中一关了。"
那白发老祖忽然睁开双眼,金睛炯炯有神,看着陈仓缓缓说道:"好个年青僧人,竟能历经无数关卡,一路走到此处。不错,这里确是佛门大考的重重关卡之一,只不过比之前所有的考验都更加艰难和隐秘罢了!"
陈仓听到这番话,当即恭敬作了一礼,说道:"多谢老人家指点明路。小僧前几关固然曾历过重重劫难,勉强得以通过。但眼下看来,这异常艰涩的高山环境,又将是一个多么艰巨的考验啊!"
那老祖沉吟片刻,说道:"果不其然,这一关你可得小心谨慎了。你可知这重重高山为何等形势嶙峋?"
陈仓摇了摇头,那老祖便继续说道:"这里乃是佛门最高一关的入口,山山峰峰无不凝聚着千万年来的雄浑气象,险象环生,正是要让有缘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方能窥见最终的佛门真谛。"
陈仓听了这番话,不由得心有戚戚焉,脸上尽显忧色。老祖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怎么?你莫非就打算半途而废了?"
陈仓连连摇头,说道:"怎敢怎敢,小僧固然心存顾虑,但上面可都是老师傅们的谆谆教诲,哪能就此放弃?老祖您看这一关到底有何艰难,还请指点一二。"
那老祖颔首说道:"很好,很好。你既然有这般决心,那就让老衲好生为你道来吧......这佛门最后一关,乃是汇聚了宇宙间最强大的气机,只有能做到'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的人,方能在其中通行无阻。一旦怀有半点杂念,哪怕一丝渺小的执著,都将会给这高山气象所牵扯,徒劳无功......所以啊,你我要在这最后一关中取得成就,就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放下和无念的境界,方能宛如行云流水,一往无前,顺遂通行......否则,便只能就此黯然回头,永世徘徊于此了!"
陈仓听罢,心头一震,不禁面露惊惧之色。这种极致的"无念"境界,可着实是说来难上加难,做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啊!旁人也罢了,就连自己也时有心浮气躁,执迷难免,怎能彻底做到了无杂念呢?
老祖见他面有踌躇,便拍了拍手,朗声说道:"好徒儿,你我既已抵达至此,又焉有放弃的道理?今日就让你见证一回老衲的一门绝学,等你从中领悟了要旨,定能在这最后一关中变化无穷,纵横逍遥!"
话说那老祖祗手下便有一阵清风袭来,微微拂动着他的白发。他见那风至,便盘坐于溪边的石头上,双手合十,闭目凝神。须臾,一股祥和的能量便从他全身散发而出,化作一团团氤氲眩目的佛光,在他周围盘旋。
陈仓只见那佛光越来越壮大,最终笼罩了整个溪涧。就在这时,那老祖忽然睁开双眼,金瞳射出夺目的佛光,祥云自体内飞旋而出,在他全身上下环绕。
老祖深吸一口气,豁然开口,口中诵着一段陈仓从未听过的佛号,声音虽不太高,却有一股穿云裂石的法力在其中回荡。佛号乍一出口,所过之处,顿时惊雷隆隆,霹雳交加,祥光普照。
眨眼间,那老祖已身处万重祥云之中,全身环绕着金光灿灿的佛力气息。他缓缓伸出双手,五指微微翘起,竟是结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奇特法印。
陈仓只见那法印一现,霎时间乾坤颠倒,山峰倾颓!四下里那些连绵不绝的高峰大山,竟如闪电般剧烈颤动起来,气象骇然失色,好不骇人。旋即,祥云滚滚,遮蔽天日,只见那老祖所结的法印渐渐闪现出耀眼的金光,竟是方圆数里的高山全都在电光火石间化作了一片虚无的幻象。
那法印陡然一散,顿时虚空一片,前方的群山峻岭通通消失不见,只余下一片空旷无垠。老祖见状,双手一振,遥遥一挥,霎时间祥云祥云飞渺,金光普照,一个巨大的佛相就此现身空中,威严无比,光焰万丈。
那佛相一出,陈仓只见虚空之中顿生万千异象。有的时候,佛就状如清秀僧侣;有的时候,又化作肃穆的高僧长老;还有的时候,竟是迎门而来的勇猛战象。种种形象不一而足,各种神通变化无穷。
惟有一点不变,便是那佛相始终庄严无比,金光闪闪,气象万千。而且每每变幻的过程中,都是一脸超然物外的从容相,宛如这天地间一切现象,不过是随心所欲的无常幻影而已。
陈仓在一旁见状,先是目瞪口呆,随即顿生无限精进之心,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的无念境界么!老祖的这门佛力神通,果然是登峰造极,叹为观止啊!"
话音未落,祥云中的老祖已将那巍峨无比的佛相一闪而逝,重新凝聚为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僧模样,徐徐向陈仓走来。
他看了看陈仓迷醉的神情,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此乃'般若无念真门大法'所在,是老衲历尽沧桑,终于在这最后一关窥见的极致佛理,可以看破一切无常现象的虚幻本质,了悟宇宙的真理。你可明白其中的精髓所在吗?"
陈仓毕恭毕敬地答道:"多谢老祖指点,徒儿对于先前所见的变化万千的佛相感悟良多。佛身虽显种种姿态,但实则超脱万象,宛如虚空中的一缕无常云烟。徒儿今日方才明白,所谓的无念,不是什么了无痴的境界,而是对一切执着和变化都能看破和放下,视如虚空的云烟。只有如此,方能达到真正的洒脱自在。"
老祖大喜,点头赞许道:"好一个善自领会的好徒儿!正是如此,你我修行之道,正是要去除一切的执念和障碍,最终混元无为,与自然同体。唯有如此,方能永无牵绊,通行无阻,达到佛门的最高层次......快哉快哉!"
闻言,陈仓双手合十,庄严顿首,谦卑地说道:"多谢老祖的指点教诲,徒儿今日才有所领悟。老祖的'般若无念真门大法'乃是佛门至高无上的秘法,通行无阻,可以游走天地,视万象为云烟。"
那老祖闻言微微颔首,神情肃然地说道:"徒儿所言不虚。这'般若无念真门'乃是彻悟宇宙真理之后,才能窥见的玄门诀窍。其中的无念境界,只有身怀虔诚之心、无欲无求之人,方能一一领悟。你如今已窥见了一斑,可要牢记在心,才是修行之基。"
陈仓连连点头,说道:"是,是。弟子定当牢记老祖所教,虔心不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彻底洞悉这无念大法。不过,在此之前,还请老祖赐教,这般若无念真门法到底有何种神通变化,才能使得无所不能,通行万界?"
老祖闻言,神色凝重,说道:"待我为你略施小道,你可谨记在心。这一门无念真门法门,其中的奥妙之处,乃是要透过表象看破万物的真谛,悟出万事万物皆因缘所生,并非永恒,从而了却一切执念而到达超然的境界。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你我就能不被任何现象所束缚,自在逍遥,才堪称通行无阻。"
说到这里,老祖掐诀运功,须臾祥云重重,大有异象将生的前兆。陈仓战战兢兢,静心等候着老祖的示范。
只见老祖遥遥掌心一现,顿时狂风骤起,余威渐息,便见虚空中陡然生有一座高高在上的万丈冰峰,雄伟壮丽,气象万千,分外震撼。
陈仓不由得瞠目结舌,老祖见状微笑说道:"不必惊诧。你看这万丈寒冰,纵是千钧一发,也终归会在时光的流逝下化为乌有。"
话音一转,那万丈冰峰骤然崩解,化作满天冰雨飞散。老祖随手再现一法决,顿时天际浮现一轮正午骄阳,火力万钧,气贯长虹。
陈仓不禁汗流浃背,暗自心惊。那老祖对阳关大悲,一掌推出,顿见那骄阳竟尔崩塌,化作漫天飞火,无影无踪。
这番法力神通变化,缥缈无穷,陈仓固然只看到了一斑,但也已被深深地震撼住了。良久,他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恭敬地问道:"老祖这门'般若无念'真门,竟有如此威能!只是小僧尚有一事未解......"
老祖视之底止,说道:"你但说无妨。"
陈仓说道:"方才所见那些法力变化,伟力犹如天崩地裂,似乎要征服一切现象才行。然而无念之法,岂不是要放下万缘,了无痴着?这二者之间似乎矛盾重重,使小僧有些疑惑。"
老祖听了这番话,忽然豁然大笑,龃龉数声。陈仓诧异之下,不由自主地微微弓身。这老祖忽笑忽止,可着实教人猜不透其中的玄机。
老祖见陈仓面露困惑,这才止住笑声,宽厚地说道:"好徒儿啊,你所见的都只是老衲变化意象,并非真正施展什么法力。老衲运足了无念真门,这方圆万里间物象现象,在老衲眼中自然一一看破,所以能随意生佛身等等虚无缥缈的影象。而你却被我所生的虚象迷惑了,才会有这般疑惑。实则我并没有征服或破坏任何现象,一切都只是无念中随心所现而已。"
陈仓听了这一席话,不禁豁然开朗,恍然领悟道:"原来如此!所谓的无念真门,乃是超越万象,于无所不在的空无之境,自在生佛身、万千影象,而对真实的天地万物,却无一毫执着。这种融会自在的无念境界,方是无上大道的玄奥所在啊!"
老祖点头赞赏道:"好好好!你这番领会已无半分差池。一旦做到了无念,宇宙间万事万物,就皆在我们掌控之中,所现影象自是无所不能。你若能将这无念真门彻底铭记在心,就能在这最后一关的高山峻岭通行无阻,获得彻底的证道成就了。"
陈仓听了这番话,豁然心境大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登时顿悟了无上佛门的真谛要旨。他双手合十,恭敬一拜,说道:"多谢老祖指点迷津,使小僧彻底开悟。待小僧凭这般若无念真门,穷历艰险,必将一一通关,直达佛门彻底成就无疑!"
话说陈仓自那老祖处领悟了"般若无念真门大法"的精髓要旨之后,自己的修为已然大进,顿悟了佛门无上至理。待他重新回到那重重群峰嶙峋的高山峻岭之前,已不见半点惊怯之色。
眼前那万重峰峦高高耸立,气象万千。但在陈仓看来,不过如影幻景而已。他运起"无念真门",顿时周身涌出一股祥和的佛光,有若重现那老祖时的法象景致。
陈仓缓缓举步向前,大踏步走上了其中一座峥嵘岭峰。只见他一迈步之间,奇珍异宝、飞禽走兽顿时在他脚下出现。有五彩祥云、瑞兽麒麟,有青翠林木、芳草幽兰,还有参天古柏、溪涧瀑流,应有尽有。
陈仓运起"无念真门"之神通,这一切都化作了无常虚影,在他脚下一一穿行无阻,宛如飘渺的云烟。待到走上峰顶,他环视四方,唯见群山峰峦如影如幻,曲径通幽,仿若一个无穷无尽的幻象世界。
陈仓见到这番景象,不禁心有所感,暗自唏嘘道:"原来修行之路,正是于片刻英雄无痕,从来天地可云云。宇宙间一切哀乐喜丧,不过烟云过眼而已,安得一念执迷而留恋呢?"
正当陈仓凝念沉思的时候,忽然有股清风拂面而来,不期而遇之际,一个身姿俏丽的女子倏地于不远处的石台上现身。
那女子倩影窈窕,袅袅婷婷,容色秀丽,皮肤雪白胜雪,着一袭翠色纱衣,腰细似柴荑,双眼如水,烘染着朦胧的春色。她看见陈仓之时,嘴角含着一丝浅浅的微笑,盈盈一礼道:"阿弥陀佛,这位施主远离红尘修行,不知可否赐个芳名,让小女子一叩。"
陈仓这时已运足"无念真门"的高深神通,顿时看破了这般艳色迷离的幻景。他神色未改,谦逊一笑,说道:"在下陈仓。既已踏上修行之路,便再无芳名俗号,只一门'无念'二字,早已放下尘缘了。"
那美女听了这话,陡然秀目一眨,楚楚动人地娇嗔道:"不落凡尘固然可贵。但修行何必这般悲观,这大好人世,何苦放弃,不分一丝珍重与怀念?"说话间,她已款款走近,一双眼眸如含秋水,幽怨流转。
陈仓置若罔闻,并不被她的美色所惑,只柔声说道:"这清旷无尘,一念尚存,即是有缘。施主既已追求究竟清净,如何还为了一丝尘世而执著留恋呢?"
那美女见他身心皆是坚定,已不如常人一般可以轻易被美色所惑,不禁稍稍变了脸色,秀目微眯,道:"既然如此,这般热恋虚无缥缈,不如小女子一门诀窍,助你顺遂成就,免受半途而废的折磨如何?"
陈仓定定地看着她,云淡风轻地说道:"无念即是虚无,通行渺渺,何须更起一念?"
只见那美女一怔,面色陡然大变,化作万丈狰狞妖颜!她双目炯炯放光,癫狂咆哮道:"好一个无情畜生!竟连如此绝世容颜,都能视若无睹!既然如此,老妖只好亲自动手,助你顺遂脱困一途了!"
话音一转,顿见天色一黯,狂风骤起,扬沙漫天。那美女已化作一头凶煞狰狞的魔鬼,凶芒毕露,大吼大叫,气势骇然。她一声咆哮,顿时现出千钧一发的妖力,遮天蔽日,向陈仓直逼而来!
陈仓神色如常,始终无一丝慌乱,一双眼底尽是清明,反而如临大敌,异常从容。他盘膝而坐于云霄之上,遥遥一指那魔鬼所化,淡然说道:"这纵横自在,虚无安危,本是渺渺中事......"
只见陈仓运足了"无念真门",以一种无所作为、超脱万象的洒脱姿态坐于祥云之中,未施半分法力,那足有万丈巍峨骇人的魔鬼妖怪,竟无端溃烂如云烟,消散为虚无!
陈仓自云端缓缓降下,面无惧色,宛若一尘不染。他缓步走到那妖怪曾现身的石台上,环视了一圈,淡淡说道:"物外有真,真亦是物。一念萌心,万界惊怪。放下万缘,自在逍遥。"
话音未落,他足下陡然出现了一座金光璀璨的七级浮台,气象磅礴,有若广博无垠的天宫仙境。陈仓凝望着金台,突然双手合十,运起真门,诵念佛号,顷刻法像应现,无数金身如来从九霄云外徐徐而来。
那许多佛身俨然各种姿态,形态各异,时而是潇洒青年的相貌,时而是慈祥爱亲的中年僧徒,有时也现出庄严无比的老年法像身躯。但无论是何种姿态,都流露出一种宁静、祥和、自在的超凡气象。那些佛像身上金光万丈,但丝毫不见矫夸与狂妄,依然是一种无心作为、洒脱超然的姿态。
一时之间,陈仓足下的金台澄净无尘,宝光万丈。佛身重重,环绕有加,将整个虚空都笼罩其中。陈仓行
尘凡一步,踏足金台,遥遥看着自己周围重重无尽的佛身法相,不由心境开阔,了悟颇深。他低头恭敬合掌,口中诵念佛号:"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三世诸佛,萨啰啰娑。"
那佛身法相听到佛号之声,顿时金光大盛,祥云瑞霭,整个虚空中尽是祥和庄严的景象。陈仓诵经声声入耳,越发精进,内心一门"无念"的至理渐渐彻底通明,整个人融入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在的境界之中。
经过纷至沓来、翻涌不息的诵经声,原本漫天佛身法相渐渐融汇成一个巍峨无比、气象万千的大佛真身。这大佛真身通体金光万丈,双手合十,宝相庄严,目视虚空,神情超脱,仿佛已彻底证得了"无念真门"的无上至理。
大佛真身徐徐开口,声如洪钟,宏亮震鸣:"善哉善哉!陈仓有慧,契入无念真门的精髓所在。宇宙间万象森罗,虽看似无常变幻,种种迥异,但究其本源,皆出自一念之生。若能放下一切执念、看破虚无,自然就能通行万界,无往不利矣!"
陈仓听到这佛语真传,思绪顿开,豁然彻悟道:"原来'无念'并非了无痴着的境界,而是在放下万缘执念的同时,更要透过现象看到本源,真正证悟虚无自在的至理。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超凡入圣,了无纷扰。"
身为大佛真身的那金身如来,正是陈仓前世的老师,此番远道重临,乃是亲自为陈仓印证他所悟道理的正确与否。见陈仓豁然有省,那老和尚也是欣喜若狂,顿时祥光普照,遍及虚空。
他宏亮有力的佛音再次回荡云霄,震耳发聩:"善哉善哉!吾徒今日已彻底悟通最后一关,可谓是福慧双修,当可前程无阻,一路高歌。只是......."说到这里,老和尚语锺顿止,脸上突然流露出一丝愁色。
陈仓见状,不由自主地问道:"师傅,可有什么顾虑未尽的大事?"
大佛真身缓缓地说:"其实吾徒所悟的'无念真门',乃是佛门之极致,已无可再上之理。唯有一件事,老和尚尚有遗憾未尽....."
陈仓诚惶诚恐地说:"弟子定当一力为师竭尽全功,只求师傅明示。"
大佛真身沉吟片刻,这才重重吐出一口气,说道:"这无念真门,固然是登峰造极的佛理精髓,但究其最高层次,唯有一个'放下身心,同归于无'的最后一关,方堪大彻大悟,成就正果。"
陈仓听到这里,不由得面露骇然之色,战战兢兢地说:"师傅这番话,...可是说,...徒儿当真要放弃现世肉身,才能证得最高的'无念真门'?"
大佛真身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不错!就是这个道理。生死去来,皆由一念而生。舍弃生死之身,方能彻悟无念的本真面目。吾徒已达如此修为,不免还需这最后一关,否则便有隔阂难尽,永无出头之日矣!"
陈仓听了这话,面上青一阵白一阵,始终无言以对。半晌,他才艰难地说道:"弟子......弟子......还望师父再给些时日,让我好生打坐思索。畴昔弟子只知无念无着,现下才知道,要置身于生死之外,也未尝不是一个坎坷。还望师父再赐我一线生路,让徒儿好生去了此一关..."
大佛真身见陈仓如此踌躇,不禁面露忧色。终于,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好吧,老和尚也明白,这真是最后一关,非同小可。罢了罢了,你且回去好生参悟,待你领悟透彻,自有大智若愚的一日。切不可过于勉强,那就前功尽弃了!"
陈仓听到这番师语,连连作揖,满脸感激之色。大佛真身见状,也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遂一挥手,顿时祥云漫漫,佛相缭绕,将陈仓重重映照。祥光之中,陈仓徐徐退下金台,重返红尘凡世....
话说陈仓自金光佛台上缓步下来,回到了尘世红尘之中。他仍是那一袭青衣,款款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只是从前那副谦和儒雅的模样早已不复存在,脸上满是忧虑与彷徨之色。
先前在金台佛境之中,当大佛真身开陈最后一关"放下身心,同归于无"的重大考验时,陈仓那颗赤诚之心不免为之动摇。往昔他立志出家,只求遵循佛门至理,了身无念,享那无为自在。
但那所谓的"同归于无",却是一种要放弃现世肉身的死生之路,实在令陈仓感到万分畏惧,一时难以承受。终于在师徒两人的苦苦哀求下,大佛还是宽纵了他,只求他能回到红尘中好好参悟此一大关的真谛。
因此陈仓如今虽然重返尘世,却也时常陷入沉思,久久无法自拔。终日里他只是漫无目的地在街衢间游荡,独自一人喃喃自语着佛门的经文和教诲。偶尔也会走进酒肆小馆,借着酒意助兴,试图在热闹的人潮和嘈杂的说话声中,重新找回往日的一些慧心。
有一日,陈仓在一家小酒馆里闲坐时,忽见一名妇人端着盘子匆匆走来。这妇人年约四旬,打扮得很是邋遢,偶尔衣衫也会露出一些肩头,显然是家中十分贫穷。
只见那妇人一边走路一边仓惶失措,似乎十分着急赶在酒客用完餐之前赶到。果不其然,就在她快走到陈仓桌前时,竟一脚绊了一下,手中的盘子应声而落,食物尽数洒落一地。
那妇人大惊失色之下,连忙蹲在地上焦急收拾,嘴里还不住诽咒着"糟糕""完了"之类的话语。周围的酒客见状也是一片哗然,个个指指点点,有大声叱骂之人。
陈仓见状不禁动容,眼见那贫妇人简直就要哭出来了。他连忙起身过去,蹲下身子拉住妇人的手臂,柔声说道:"妹子且慢些,别太过挂心。"说着便替她把地上的食物渣拾拣了个干净。
那妇人被陈仓这一施以援手,登时感激涕零,呜咽着说道:"多谢这位施主,我家中只有这个卖馎饼的小摊贩养家糊口。刚才这一失手,可就前功尽弃了。"
陈仓听她这番话心中一动,不由得沉吟起来。他将地上的食物收拾干净,又摸出几钱银子塞到妇人手里,安慰道:"且莫过于伤心。你家境贫困,我也深有体会。不过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常,人生哪有什么永恒不渝呢?就当今日是祸福相生罢了。"
那妇人听了这话,怔怔地望着陈仓,眼中略略有些明悟的神色。她连连重重作揖,满怀感激地说道:"施主高谈,我有领会。望来生能再世换个富贵人家,好好回报今日的恩德..."说话间,她拾起了盘子,依依离去了。
陈仓倒也若有所思,看着妇人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且莫妄念。今日之事从何谈起?人生不过云烟过眼,如何还去追求富贵何事?那才是贪执痴着,违背了佛门本怀啊!"
正当陈仓言辞这般时,忽然有一股祥和的清风拂面而来,扑鼻生香,令他难以自持。循着这清香之气,陈仓缓步走出了酒肆。
当走到一处空旷池塘边时,陈仓登时惊诧万分。只见池塘之中,浮现一个巨大的金身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尊容与先前大佛真身别无二致!那佛像正在回荡梵音,并非真人,却给人一种庄严至极的神圣感觉。
陈仓见状,毫不迟疑地朝那佛像合十作了一礼,嗓音微哑地说道:"徒儿辈参谨而来,只是不知尊驾今日何故临现于此,可有什么指教?"
那佛像并未回应陈仓,只是继续在诵念梵音。渐渐地,陈仓的心智也跟着升华飘渺,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诵经声中来。
一时之间,那池塘之水渐渐干涸,整个池底都是莲花盛开。无数莲花从底生根,绽放无数的佛像,时现高僧脱相,时现中年佛门弟子,时也现为青壮儒雅之辈。
而那最中心的巍峨金像佛身,也化作了一尊色身相仙,模样俊逸非凡。那位色身佛祖开口了,语重心长地说道:"善哉善哉!陈仓有慧,为今再世同于我,何其有幸。尔今日见一番人间烟火,已有所悟无常之理,不可再走岔路了。"
陈仓听到声音,始终未有半点疑惑,反而定定神思,集中诵佛。他口中念诵着梵音,俯身含泪长拜道:"弟子今日果然有领会。生老病死,人生无常,孰能如我等无上色身,方能了无尘缘?弟子定要放下人身肉躯,痴迷执著,同归无上真理!"
那色身佛祖听陈仓如是说,面上不禁现出喜色,环绕的莲花宝座也顿时绽放金光万丈。祂徐徐说道:"好徒儿!今日果真领悟了'放下身心,同归于无'的大道理。借你今生烦恼苦痛,正是引你通彻无上至理的因缘。吾今特现色身,为汝指点迷津。你且听
那色身佛祖面露喜色,徐徐对陈仓说道:"吾徒今日已通彻'放下身心,同归于无'的无上真理,可谓是有勇有为,实乃罕世奇才!今吾就传授你最后一关的精华要旨,助你早登彼岸,了此残身。"
说罢,那色身佛祖双手施法印,运足法力。只见周围的景象陡然一变,莲花宝座上下忽生祥云缤纷,气象万千。祥云之中,时现群仙赞佛,时现飞禽走兽同歌舞,无不祥和而又热闹非凡。
陈仓定睛一看,只见那色身佛祖依旧端然而坐,双手合十,口中诵念梵音。再看那诵经之声,却分经于千万个佛身形相,同时游走于祥云中,时大时小、时幻时真、时粗时细、时清时浊,煞是令人眼花缭乱,无法视物。
就在这个当儿,那色身佛祖的梵音佛号突然高亢了八度,声如洪钟,隆隆作响:"善哉善哉!今日为吾徒演示这万佛同真的亦真亦幻之景,正是同归无念的最高真理。吾徒可看清楚了!"
陈仓只觉双眼几乎为之失明,耳根几乎为之聋哑,连是不由自主地合掌诵佛号以御这磅礴非凡的神威。渐渐地,他慢慢明白了这般景象之中的奥妙所在。
原来那千万个佛身形相,虽然无一不是或真或幻、或大或小、有粗有细、或清或浊,但却统统出于同一个至高真理的本源--即那端然而坐的色身佛祖口中的梵音佛号。从本源生出千差万别的相,却又从相归于同一本源,这才是真正的"无念"至理之境。
陈仓一时心领神会,只觉豁然贯通,从此已无任何疑虑。他随即双手作诚心印,虔诚至极地说道:"弟子陈仓参佛有徒,今日终于通彻了无上至理的真谛。敢请佛祖开导,为徒指点这同归本源的大道!"
那色身佛祖听陈仓如是说,顿时金光大盛,亮如万盏银花,祥云缤纷如盛世锦绣。祂徐徐说道:"善哉善哉!吾弟子今日已无半分疑虑,可喜可贺。今就为汝演示这'同归本源'的绝诀法门,助你一举登堂入室,彻底放下身心!"
话音未落,那色身佛祖双手施法印,法力充盈。祥云缭绕间,一个巍峨无比的七级浮台徐徐出现在虚空中央。这金台犹如广博无垠的穹宇一般,佛光缭绕、祥云笼罩,气象磅礴无双。
陈仓睁眼一看,不由得心生敬畏,连声赞叹道:"阿弥陀佛!这金台之威,岂是区区肉身所能企及?但愿佛祖指点迷津,为徒演示同归本源的究竟之道!"
那色身佛祖听了这话,点头微笑,只是徐徐说道:"既已通达本源,何须畏惧?吾今为汝演绎这金台之道,即是无上至理,无往不利。汝可直心凝视,勿生一念,自从中参悟!"
说毕,那佛祖盘膝而坐,双手合十。陈仓也学佛祖的样子,当下跌坐合掌。只见祥云祥云间,祥光万道,灿然耀目。
那佛祖口诵梵音,声如洪钟,使陈仓只觉耳根为之彻底聋哑。然而他并未惊慌失措,只是一门心思凝神观想,专注于那金光辉煌的金台之景。
渐渐地,陈仓只觉双目开阖间,仿若穿梭于虚无缥缈、混沌无物的时空之中。那金台四面八方,宛如无尽的循环往复,永无尽头。偶尔也有祥云飞禽,幻化出一些虚无缥缈的行云流水、山石林木、地陆星河等景致。
但这一切,在陈仓看来却是那么的虚幻无常,根本就无法被真切地捉摸和描绘。就在这一瞬间,他只觉双眼双耳双鼻,乃至全身每个毛孔都开放了无尽知觉,彻底融入那一个"本源"中去。那个"本源",就是一切万物的根本归宿,无尽无穷,却又是至纯至粹的虚无。
陈仓蓦地醒悟,眼前这一切崎岖重重的峰峦奇景,不过是那个"本源法界"所显现出的一个虚无幻影。而他自己之所以会感知到这些,也是那至纯本源的另一种显化。当下,他似乎只觉灵心归处,从此"放下肉身",彻底融于那个"本源"中去了!
那色身佛祖见陈仓有所顿悟,双目金光大盛,禅心凝视着他,口中诵经声一波未动。陈仓似乎已忘我而入那无念的境界中,双手不住作诚心印,双目紧闭,宛如已经入定。
只见渐渐地,陈仓整个人的形体竟然开始渐渐透明、虚化了!犹如烟云缭绕间的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般,慢慢地消散在那金台光景之中。最终,连他的最后一丝人身形相都彻底消融无踪,只剩下那个"本源"孑然存在,祥云环绕,金光万丈!
就在这时,那色身佛祖的诵佛声终于戛然而止。祂睁开双目,凝望着眼前"虚无本源"的光景,脸上荡漾着无比的祥和笑意。
祂缓缓开口,声如洪钟,徐徐吐出四个字:"同归本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