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能识人用人,也能运筹帷幄。】 【这样的本事,岂是宋江能比的?】 【整天忠义忠义挂在嘴边。】 【他既不能带兵打仗,也没有什么谋略。】 【若是真的让他面对曹操这样的枭雄。】 【恐怕连一个回合都撑不过去。】 【说不定在曹操手下当差的时候,就已经被策反。】 【这就是两人的根本区别。】 【刘备即便处境再艰难,也能东山再起。】 【而宋江若是处在刘备的位置。】 【怕是连曹操的面都没资格见到】 【更别说什么匡扶汉室,中兴汉统了。】 【所以说,如果两人互换身份。】 【刘备依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而宋江,恐怕连活命都难。】 三国位面。 文颖坐在高案之前,静静地看着天幕上的内容。 这番议论倒是说得在理,刘备和宋江确实不能相提并论。 身为一个征战沙场数十载的老将,文颖对于主公的选择比谁都要慎重。 说起来,自己当年也曾被刘备派人拉拢过,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曹公。 倒不是说刘备不够仁义,而是文颖心中自有一杆秤。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主将一声令下,下面的人绝不能有半点违逆。 而宋江这等人,看似仁义,实则阴险狡诈,连自己人都能算计。 文颖不由得想起当年在徐州征战时的情景。 那时候他还是个小统领,跟随曹公征讨徐州。 亲眼见过有些将领投降后又反复,结果害得手底下的将士死伤惨重。 一个主将若是品行不端,最受害的就是底下的将士。 宋江这等人,只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主将。 文颖虽然不曾读过多少兵书,但行军打仗这些年,也明白了些处事的道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 像宋江这样玩弄心机的人,就算收了他,也不敢真正重用。 毕竟谁知道他会不会在背后使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今日对别人使计,明日就可能对自己使计。 可叹今生跟随了曹公,若是又来世,必定跟随刘备,创出一番天下。 对于宋江这样的人,他打心底里瞧不起。 真正的猛将,就该堂堂正正,有什么说什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