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九子联方-《行境》
第(3/3)页
云风之所以没有依次尝试,是因担忧解锁失败后可能会触发某种机关或发生其它不可预知之事,最为保险之方式莫过一次成功。望着遍地草图,云风转换思路,不再拘泥于构图,开始着手搭建模型。与其构图千百遍,不如动手搞一遍。
携带足够的木条和必要之工具,外加几个馒头和些水,他再次进入暗道。
搭建模型并非难事,打小云风便对手工制作兴趣浓厚,七岁时拆卸轮椅结果无法装回爬了半月,十岁设计制作一种半自动化机械腿辅助行走,结果齿轮卡壳掉进水沟,一天后被仆人找到。虽屡屡受挫,但着实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
石壁上嵌着的古锁为铜制,时光久远,因氧化而斑驳黝黑,在不见天日的岁月中尘封多年。
模型很快便搭建起来,虽是类型相同的九子联方,然组装方式不尽相同,找不到壁中古锁搭建次序,云风也无从下手。古锁次序图,好比“锁匙”。没有它,一次拆卸成功的机率忽略不计。
在此之前,云风也曾试图找过次序图,但在寻觅了几个可能藏图的地方而一无所获之后,便放弃了。且不说次序图是否藏在书阁之中,即便在,在万千书海中寻得它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盯着壁中古锁,云风绞尽脑汁,一个人若长时间集中精力思考时很容易犯困,于是他睡着了。
人在睡着时大脑并非停止运行,只不过是以一种低能量状态保持身体机能运转,像冬眠的冷血动物。睡着时,和外界的感官联系也并未中断,譬如遇冷时,梦中如坠冰窖,火源靠近身体时,梦中也常出现置身火海之感。因此警觉之人,即便入睡中也能察觉危险逼近,而洞悉天地法则与自然亲近之行者,感官更为敏锐。
梦中,描画古锁的图纸不断在云风眼前闪现,围着他旋转,小巧的模型不断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套合分解。
“我真是个天才。”云风醒来,对自己由衷夸奖,想来是找到了破解之法。
“东西南北中,加上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正好由九个斗拱将书阁之重荷载于柱上。”
“而每个斗拱套合方式,与九子联方锁相同。只要将这九个斗拱的套合次序摸清,再按顺序组装起来,即为壁中古锁次序图。”云风游走于书海之中,很快便找到了书阁的建筑图册。
自担任图书管理员的第一天,他便了解书阁历史。此书阁建于纪元前九四六六年,距今已逾万年历史,不可不谓久远。其中虽经三次改建,历次修缮,但除扩宽空间及替换腐木外,并无大改,因原貌得以最大保留。
而书阁建造之初,镂空处实为九面石柱支撑,力求载重亘古之理念。然经一次大震后,石柱崩裂,楼阁部分塌陷,清淤并改建后,当代院长决定以木制替代石柱,增加弹性空间,最大限度减震。
云风拿着建筑图册,依次爬上柱体比对斗拱构造,去繁化简,将九拱合为一体,记录在册并备注其组装次序。
抚去额上汗珠,云风再次进入暗道。无需按图索骥,古锁的次序图已刻在脑海。像抚摸女子光滑肌肤,云风轻柔地将外围铜条一根一根拆卸。自第一根铜条从斑驳的立柱上脱落,带上依附许久的尘粒,云风悬着的心已在悬崖上勒马。
随着铜条有序地拆卸,安静得听清心跳的验证,刺激着他大脑中枢,却又被他极力抑制下来,手出奇地平稳。
于欣喜与不安中古锁即将拆卸完毕,神秘未知的期待终将落实,铜条只剩最后一根。
“嗡~”云风只觉一声嗡鸣越过耳道,直接冲入大脑。一时之间繁杂的画面涌入视觉神经。
滔天血水涌出洞口,将他淹没,一股狂暴的威压渗入毛孔,侵入血液,像只大手攫取着跳动的心脏,下一秒轻轻一握,血肉迸裂。
一切如此真实,云风望着石壁,像镜面般看到了自己惊惧的面孔,又似乎望穿阻隔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未知终于战胜恐惧,云风发现掌心的汗顺着指尖滴落,握住铜条的手似乎不听使唤,有些抗拒大脑指令。在身体和意识互搏中,最后一根铜条被抽离。
一记轻微震颤,石壁以云风想象不到的方式开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