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死已卜-《行境》
第(3/3)页
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结论,无疑判了云风死刑。但出奇的是云战并没有伤痛欲绝,也没有跪求楚老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下挽救云风。他只是默默地为云风输送着精纯的行者之气,做他这个父亲唯一能做的事情。
他不应该就这样死去的。尽管云战十分清楚云风伤势究竟有多糟糕,换做自己甚至是楚老也必死无疑。他也明白这个世界毫无公平可言,许多不该死去的人就这样死去。
但他坚信云风不在此列。这除了作为一个父亲最真诚的祈祷和无法接受自己孩子死去的事实外,他还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或者可以称之为第六感的直觉。
就像当年兵败逃亡进入迷雾沼泽时他深受重伤,所有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包括他自己。只有景叔一直坚信他可以撑下去,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未曾抛弃自己。
当时早已弹尽粮绝,为了甩开围追堵截的燕军,他们一行人迫不得已进入九死一生的迷雾沼泽。而在此之前与追兵的一次缠斗中,他不幸被乱箭射伤,进入沼泽不久便失去了行动能力。他很清楚,在连天行者也闻之色变的迷雾沼泽中,一旦无法行走就意味着双腿开始踏上另一条道路——死亡之路。
然而景叔至始至终都未听从他的劝诫、甚至是哀求——把自己留下。那时云战的意识已相当模糊,多数时间都处在半昏迷状态。他只记得景叔将自己背在身上,拖着沉重泥泞的双腿一步一步地向着看似没有终点的前方迈去。途中应该停下过许多回,而自己燥热的喉咙数次感受到湿润的原因,应该是景叔割脉流出的鲜血。
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很快,两人便被队伍远远抛在后面。在往后举步维艰的路途中,他们时不时看见散落在荒草中的白骨。迷雾沼泽里各种毒虫蛇蚁不计其数,人一旦倒下,不到半个时辰便会被啃食得只剩下一副光溜溜的骨架。
走出迷雾沼泽半月之后,当时一同逃亡的一名士兵在营帐前认出了他们。云战如今还清楚地记得对方当时那惊诧不已的表情,像是亲眼看到本已死去的同袍突然复活一样。
这名士兵而后告之他们,那日大约一百多人的队伍只有不到十人走出了迷雾沼泽,那时大家虽然没有因为饥饿而丧失理智互相残杀,但都无暇也没有余力顾及倒下战友的尸体。
出来后他们还在沼泽边缘呆了一天,但一直未见有人出来。当时他还和同伴提到过景叔,据他自己所言,他并非薄情寡义之徒,但那时云战只有一息尚存、看起来的确毫无生还的可能。景叔若跟同他们一道,没准还能走出沼泽。不过他们在为景叔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其生死与共的精神感到钦佩。
……
事后云战并没有问及景叔当时为何做那个“莽撞”的决定。是的,莽撞。他们都是可以为兄弟出生入死、以命换命的人,但不会死板地认为一定要同生共死,更不会白白送死。若是凭自己实力根本无法拯救对方时,他们可能都会选着独自坚强地活下去。替对方好好活着。
因此在云战看来,景叔想要将他带出迷雾沼泽无疑是一个毫无把握的“莽撞”决定,但同时也代表了对方认为他能够活下来的信心。
同样,对于云风,云战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他坚信,云风绝不会就此死去。
他也不能就此死去。
景叔曾舍命救自己,幸运的是两人最后都活了下来。然而这次,却因救云风而死。这样的恩德,云战实在无法言喻,就算来生做牛做马,恐怕也未必能够报答万分之一。
况且对于“来生”,云战一向不置可否。“来生再报”这样的一种思想,或许的确是受恩者出于此生报答无望而对于恩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若真有来生,云战并不怀疑他们对前世诺言的信守程度。但他同时也认为:并非所有发出这种无奈感叹的人都是真心实意,有些人只不过是自我的一种安慰,以此来减轻他们心中对于恩人的亏欠,或者逃避他们在今生应尽的一些责任。
因此在云战人生观里,若没能在恩人生前报答恩情,那么只能竭尽所能地完成对方遗愿或请求。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对死者最大的报答。这也是云风不能死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景叔为救他而死的那一刻起,他生命已不是单纯的属于自己,他还承载着景叔的寄托。景叔对于世间的留恋、也应由云风继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