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时此景,陆安再也想不到比这更恐怖的事情了。 世界失去电力,人类将会怎样?这样的状况,是星际时代的人类无法想象的,因为人类早已变成了半电子生物了,除了人体这具躯壳外,几乎所有的外在存在都离不开电了。 星际时代的人类社会,是一个靠电力驱动的社会,电就如同空气、水、食物一样,须臾离开不得。 所以,陆安在监测哨中如此想着,也不能说错误。毕竟,他还没有面临缺水、缺氧、缺衣少食的状况,自然不会体验到人体本身的需求才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空气、饮水、食物、电力、智脑、网络…… 富足充裕的人们觉得一切都是必须的,一切都是须臾离开不得,然而从地球到月球后,又从月球到小行星带后,陆安已经不会这么想了,他也在逐渐这么适应着。 电力紧张,总好过没有电,不是吗?而且,电力从来都不是伴随人类而生的,只是历史太过久远,千年以降,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人的欲望渴求是永无止境的,而且一旦上到另外一个台阶过后,再次后退就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了。 所以,陆安才会想法设法地将自己的生活习惯,拉回到以前的那种熟悉模式之中。 他来回徒步几十公里,给智脑充电;每次躺在舱式智脑中数个小时,忍受着腰酸背痛的后果,想打通两个网络。 这些都是为了,让以前习以为常的东西再回来了。 而他也已经接近成功了。 第十二次从主基地返回监测哨的途中,陆安的心情是轻松而愉悦的,因为他已经打开了最后一扇门的门锁,下一次再踏足这条道路时,只剩下推开那道虚掩着的门了。 虽然不知道那道门后,是否就是那令陆安倍感亲切的“人类世界”,那个全称叫做“星际量子联合同步通讯网络”的网络,但事到如今只能心怀希望继续前行了。 在那个时延久长、网速如同龟速的紧急通讯网络中,陆安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搜寻过去,每一个路由节点后面,都可能隐藏着回家的路,虽然大多数最后发现只是死胡同而已。 但经过十二次的尝试,陆安确信,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整个网络的最终出口。 那个门后到底是什么呢?会不会就是回家的路呢? 第十三次的往返,就能揭晓答案。 陆安站在门前,拭目以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