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停战、北迁-《南明工程师》


    第(2/3)页

    永历皇帝亲笔提携的吊唁和大笔的奠礼第一时间上了路,一起过去了,还有封王欢为上柱国、太子太傅的敕书,除了官衔爵位,明廷大佬们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把王欢的心留下来的东西。

    第三件事,是随着科尔沁部的失败,清廷新任摄政王济尔哈朗请示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后,正式答应了王欢条件,在年底到来之前,开始往关外撤兵,前前后后的花了十来天,几乎搬空了北直隶,退往盛京。

    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几乎彻底改变了全国的政治局势,对历史车轮的滚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

    ……

    山海关外,络绎不绝的人流在官道上行进,时至冬日,天上飘着雪花,一些较高的山头上,已经白茫茫一片,路上的人们裹着厚厚的冬装,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艰难的在被雨雪淋透变得泥泞的道路上跋涉。

    济尔哈朗穿着华贵的皮草,裹着一件狐毛大氅,在从人的陪伴下,登上了山海光城楼,翘首回望。

    一片石的土地上,当年皇太极与李自成大战的痕迹早已被时间抹去,空旷而寂寞的山野间,黑压压的人群在大雪中仿若一条巨大的河流,山风呼啸,冰冷刺骨。

    “当年太宗皇帝就是从这里领着我们入的关,过去几年了?”济尔哈朗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飞舞,像一蓬枯黄的草。

    满达海跟在他身边,上前答道:“有六年了。”

    “六年……六年啊。”济尔哈朗的声音透着无比的沧桑,他紧一紧身上的大氅,凝望北京城的方向,虽然隔得这么远,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那高大巍峨大的城墙:“没有想到,我们居然又从这里回去了,皇上和太后的车驾呢?”

    “已经走远了,这会儿快到锦州了吧。”满达海答道,声音中有说不出的苦涩,他看一看济尔哈朗:“皇父……我们还能回来吗?”

    “当然要回来!”济尔哈朗的口气带着决然的坚定,他回头瞪着自己的侄子,提高了声量:“你忘了吗?在朝堂上,我们定下的方略,是回去修生养息,等着明国内乱,以图将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