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情义无双-《从垂帘听政到大明女帝》


    第(2/3)页

    邱莫言心中叹息,第一次觉得周淮安竟是如此陌生。就要张口说,不如她去京里看看周家境况,可对方人马中忽的传出一道声音。

    “邱姑娘怎地如此婆婆妈妈,周兄弟,咱们还是快赶去大同才是,再磨叽会儿,朝廷的追兵就到了。”周淮安身后的一个虬髯刀客面露不耐,催促道。

    邱莫言一愣,跑大同去作甚?

    周淮安看出了邱莫言的疑惑,示意自己的人稍安勿躁后,才不疾不徐看了眼西边,道:“山海关有朝廷重兵把守,东、北皆是死路,往南又是无休止的追兵,我等已经决定,去大同,将孩子拖由以信义著称的范氏商行,和他们一起将孩子送出关安置。”

    邱莫言还未有反应,她身边跟着的一个黑脸高个儿大汉瓮声瓮气的说:“额没猜错的话,恁说的范氏就是范永斗呢杂种家的商会吧?”

    他这话一出口,先前说话的虬髯刀客脸色就黑了,直接抽出了腰间挎着的大刀,恶狠狠地看着邱莫言一行人:“范老爷是有名的大善人,三晋谁人不知,洒家看你们就是存心找事儿,好狗不挡道!不愿意帮忙就滚!”

    刀一拔,气氛就有些剑拔弩张了,周淮安神色也有了波动,他出言安抚:“大家都是因为我周淮安的名头来帮忙的,来了就是兄弟姊妹,王大哥,快把刀收起来。”

    姓王的虬髯刀客还是服气周淮安的,也就收起了刀,可邱莫言这边出声的黑脸大汉却并没有罢休的样子,语气反而更加恶劣:“恁们去找范永斗,额就不去了,哼!还大善人!额们山西有这么个大汉奸恁还捧着!谁跟汉奸是兄弟姊妹,额呸!”

    邱莫言有些难以置信,周淮安看她神情,苦笑道:“若要救得杨公子孙,就必须要送他们离开大明,莫言,你带的兄弟既然不愿去,周某也不强求,后面还有追兵,我等先行一步。”说罢就拱手告辞,带着人马和孩子纷纷扬扬的拍马走了。

    邱莫言有些愣怔,摸了摸怀中的笛子,才发觉,他竟是连告别的话都没留下。

    有一干瘦的汉子摸了摸脑袋,对着邱莫言道:“邱姑娘,这下咱们算是白跑一趟了,现在是回去吗?”

    那黑脸汉子接道:“还‘剑侠’呢?和汉奸为伍,什么玩意儿!额们不去最好,那个劳什子杨公要是知道自己孙子做了鞑子,额看能气活过来!”

    有些南方来的还云里雾里的,便问这汉子为何如此敌视范永斗,汉子啐了一口,道:“那范氏商行确实讲信义,可跟额们平头老百姓没关系,人家是跟蒙古、金国做盐铁粮食生意的,若是不讲信义,岂非欺鞑子刀箭不利?女真能有今天,还得多亏范永斗这种王八蛋。”

    邱莫言默默听着,微微一叹,说:“好了,各位兄弟,周兄是个讲情义的人,杨家对他有提携之恩,遭逢大难,若他真的置之不顾,江湖上还有几个瞧得起他。周兄安排的也没错,只是希望他以后能和范氏离得远一些。”

    邱莫言讲这话也没几分底气,毕竟杨廷和犯得是谋反之罪,又是主谋,大家虽知忠义两难全,可都是拎得清的,刚刚又听周淮安并未妥善安排家人,还和汉奸为伍,心中已经存了偏见,所以现在邱莫言开口,这些人大多不以为然。

    邱莫言也不在意这些人什么看法了,她心中忧虑周家老小,道:“大家都散了吧,这几日朝廷定会派人抓捕周兄,注意不要和朝廷起冲突,也不要聚在一起,免生事端。”

    众人纷纷附和之后,相继拱手撤离,只有邱莫言自己,依旧骑着马儿,往北京的方向去了。

    妙峰山脚一茶棚。

    “没走山海关?哼,倒也不是太蠢。”陆文昭接了消息,不屑一笑,转手递给身边的丁白缨一杯茶,丁白缨羞涩接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