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殿试前夕:行卷-《镐京出猎》


    第(3/3)页

    被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的绳愆厅,眨眼之间就变出一条路来,无人敢靠近一脸狠绝的卢兆全,和他身**着刀柄的京畿营侍卫。徐谨也算是见到了这位传闻中皇帝的死士。

    卢兆全在厅内站定后,抱拳道:“闫大人,监外现在乱了套了,卑职等不了太久。”

    温从吟叹了口气,说道:“既如此。何监丞,徐主簿,你二人来查验吧。”

    徐谨听到温从吟唤自己,忙上前去,但见何静之从袖中取出十几份文章,门口监生脸色大变!

    徐谨学着何静之将那些文章与临帖一一比对,找出了相同字迹的临帖。

    十几个监生吓得瘫倒在地,温从吟闭上眼睛,示意卢兆全可以带走他们了。而闫道云站起身,扶正了自己的官帽,走至卢兆全身边。

    “闫大人,那卑职就得罪了。”

    卢兆全没有客气,面色如常地命侍卫带走了闫道云。

    “大人。”温从吟追了过去。

    闫道云拍拍他的肩膀道:“子墨,国子监交给你了。”

    ……

    待京畿营走了个干净,监内安静下来,众生都未平复自己惊恐的心情。

    温从吟终于开口解释了,而这个理由,让徐谨非常失望。

    “彼辈违规行卷,尔等以此为鉴!”

    科举中,所有与试人员的考卷进入礼部,都会经过糊名和誊录。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等详情糊起来,不让读阅官看见。而誊录就是更加严格地,将所有试卷上的文字重新誊写一遍,以防考官按照笔迹寻人,从而给予名次。

    正因如此,前朝一些考生怕自己会被一纸答卷所埋没,是以渐渐地就衍生出了一种科举常态:行卷。

    考生试前托一些有名望的人将自己平日的诗文交给主考官和读阅官,他们若觉得这个人才华尚可,便会记住他的名字,在放榜时予以较前的名次。

    在以前的朝代,行卷是很正常的事,行卷、温卷不算违反科举规则。但所有的事在发展中,都会失去原来的味道,在近几朝,行卷就逐渐成为了变相的“行贿”。是以我朝律法严格规定,科考前,不允许考官与考生有任何接触,行卷,就这样变成了一种科举舞弊之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