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西山院落离开后,方恒没有片刻耽搁。 “英雄后代助学基金会”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效率,在香江注册成立。 远大集团每年会将百分之十的净利润,注入这个基金会。 这笔庞大的资金,足以让基金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助学机构之一。 但它却像它背后的人一样,选择了最不起眼的方式运作。 没有新闻发布会,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 基金会的办事员,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全国各个省份的大学、工厂和偏远乡镇。 他们与地方的民政部门、学校合作,默默收集着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英雄后代资料。 一张张写满坎坷与挣扎的履历,被汇总起来,通过绝密渠道,送往京城。 两个月后。 方恒再次来到西山,这一次,他带来的是一份厚厚的名单。 书房里,祁明峰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他的手指,在一个名字上停了下来。 【李达康,汉东大学政治系大二学生。该生性格坚毅,成绩优异,但生活极为拮据,靠给学校食堂帮工维持学业。】 祁明峰的指尖,轻轻敲了敲这个名字。 汉东……李达康。 那个未来铁面无私,一心只有GDP的市委书记。 没想到,年轻的时候,竟是这般光景。 “这个李达康,直接给钱,他不会要。” 祁明峰抬头看向方恒。 “那祁叔的意思是?” “以基金会的名义,在汉东大学设立一个‘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奖金设置得高一点。” “想办法让他的辅导员,推荐他去评选。” “整个过程,要做得公平公正,让他拿得心安理得。” “是!”方恒在本子上记下。 祁明峰继续翻阅,很快,又一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 【高育良,汉东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出身渔民家庭,天资聪颖,极具才华,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但为人清高,自尊心极强,因不愿接受同学接济,多次饿晕在图书馆。】 高老师。 那个日后在汉东政法界呼风唤雨的学者型高官。 祁明峰的嘴角,浮现出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