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姜昌嗤一声,走了。 李峤无语,什么德性?她怎么着他了?她掏出口罩戴上,和在现场的同事们一起取证。 尸体为女性,身高一米五,体重大约70斤。脸部被毁,被装在一个旧的编制袋中。法医初步推测,死者死亡时间超过三天。 李峤:“身上有身份信息吗?”现在还没有身份证,如果是外地人,身上一般会带着介绍信,以及临时居住证。 “有封信,但已经不能看了,等回去用仪器照一下,看能不能还原。” 李峤戴上手套查看编织袋。 姜昌:“我刚看过,没什么特别的,就一普通的袋子。” 李峤余光斜他一眼,仔细观察,在编制袋的内侧发现一排浅浅的编号:“01516,什么意思?” “哪呢?”姜昌上前,李峤一指,他定睛一瞧。果然有编号:“听着怎么像监狱里头犯人做的东西编号?不过就算是犯人做的袋子,卖出去和犯人也没关系啊,谁买的,人海茫茫很难查找。” 李峤不置可否:“这个袋子半成新,案例说不该磨损成这样。” “肯定是凶手拖尸体的时候弄出来的。”姜昌接过话:“这不用你分析我们也能猜出来。” 李峤抿唇:“那你说说,这里有个洞是怎么回事?” 姜昌:“刮哪里了呗。” 李峤将袋子交给法医:“看看尸体身上,有和袋子对应的淤青吗?” 法医对比后道:“左边膝盖正面有一处死后造成的伤几乎吻合,这绝对不是刮造成的,应该是托运的时候,铬在哪里了。” 李峤又仔细检查磨损,接着把袋子放到自行车后座对比,最后发现,是后座下面的轮子中间凸出的轴的大小,和弄破的袋子相差不离。 她现场假装自己是尸体,扒后车座,用膝盖挨着自行车滚轮中间的轴。 姜昌:“尸体要是像你这样挂着,车子不得倒吗?” 李峤:“这可不一定,走街串巷卖豆腐、凉粉的小贩,后面绑的大筐子也有这个重量,他们不是照样能稳住?这几天没下雨,大几家往上游路边找一找,看有没有可疑的自行车车胎痕迹。每个厂生产的胎,花纹,都是不同的,咱们只要查到凶手的自行车是哪个型号,就能从车管局哪里查到买这种型号的车都有谁了。” 姜昌:“上游的路边,经常有自行车经过,痕迹还能留到现在?就当你找到车胎的痕迹,如果是黑车,上哪找人?” 李峤:“那你说怎么办吧?” 姜昌:“.” 李峤停顿良久:“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咱们就先按照这个方向调查,找不到证据再重新调整调查方案,大伙的意思呢?” “就按照李顾问的意思吧。”毛雅文说。 “.” 大家一道往上游走,没有找到自行车胎的痕迹,但一路却有零星的拖拽痕迹。 法医从其中几处脚印发现黑色的油渍,初步判断为机油。 能接触机油的人不多,案子似乎一下子明朗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