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代周》


    第(2/3)页

    ……。

    但历史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如果,百里无忌终究完成了统一大业,虽然统一的进程还有些欠缺,因为大理国依然游离在明国的统辖之外。

    但谁都不怀疑,只要明国全力一战。一个不大不小的大理国能挡得住身经百战的明军铁蹄践踏。

    所有明国臣民心中都清楚,灭亡大理国。只是个时间问题,取决于皇帝什么时候心情不好了,就拿大理国开刀。

    百里无忌自然知道,只要大理国一灭,明国将成为东亚唯一的霸主,从此真就成了刀甲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时期。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征战的百里无忌来说,无疑与百里义一样,有着刻骨铭心地失落感。

    百里无忌自知在治理民生上,无法与徐世铭等人匹敌,勉强插手,不但让自己疲累不堪,还会拖累内政,如此还不如放手。

    百里无忌虽然贵以皇帝,但也不能无端地去发起一场新的战争,更何况东亚已经再无值得明国皇帝挥戈一击的势力。

    灭大理国之战,百里无忌自然不甘心缺席。

    但真要御驾亲征,所要遭受的“阻难”无疑是强大的,从西域被困后,百里无忌已经被徐世铭等人“禁足”宫中,若不是与辽决战关乎明国的生死存亡,还有与柴荣迁州会晤,做为皇帝不得不亲自到场,百里无忌是无法身临战场的。

    如今要遭受最强大的“阻难”来自两个方向。

    一是hou宫二后二妃,对于这四人,百里无忌还有方法对付。可另一处百里无忌却没有把握应付过去。

    毕竟,君无戏言。

    当初自己与徐世铭等人订立的规矩,再自己去破坏食言,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当初所订规矩是文臣五人,武将三人,对皇帝出宫离京进行表决,必须得到过半数的支持,百里无忌才能离京。

    虽然徐守仁是当初圈定的文臣之一,百里义是武将之一,他们的支持也只有四分之一。

    如今孙光宪的离世,就算将孙仕旭替补进去,百里无忌有把握的也只能是三票。

    更何况孙仕旭能不能替补孙光宪还需要七人合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