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代周》
第(2/3)页
靺鞨使者走了。种放被百里无忌留了下来。
“种放,此次在潢河以北你立下大功,朕还没有好好赏你,说说吧。你想要些什么?”百里无忌笑着问种放。
种放却微笑着说道:“我读书写文章。实来自于师父的教诲,学古人嗜好隐退,本是求得山水的欢乐。思虑遵循天性以事奉最高的道术,有意于隐居,无心于做官。陛下若无别的事,便放我回华山就是了。”
百里无忌心中一愣,原以为种放会如其师陈抟醉心于政事,不想这种放相貌粗放。人却是向往隐居之士。
百里无忌感念种放在辽国的功劳,挽留道:“朕欲授你在朝廷宗教署分理道教事务。以表彰你的功劳,不知道你可愿意?”
种放道:“我此生愿望就是能看到国家教化成功,疆场停止打仗,百姓鼓舞,万类欢悦。君王现在要聘用我,宠爱我这来自山谷之人,君王之命,我本应恭敬的聆听与领受。但入朝为官,必惭愧自己出身于山野。皇帝明察秋毫,我这些粗浅无见识的话也是于事无补。道教自然由师父署理,我不敢僭越。”
百里无忌有些喜欢这个外表粗放的道人。
但考虑到种放的道人身份,不想授其重要官职。百里无忌不愿意让明国官员误会自己要振兴道教,这不符合百里无忌的治国理念。
百里无忌道:“如此,朕赏赐你大量钱财,让你带回华山,如何?”
这次种放倒没有拒绝,但从种放的神色中百里无忌发现,对于钱财,此人也是表现的平平淡淡。看来此人还真是一个天生的隐士。
百里无忌随意问道:“种放。这次你走遍了辽国北地,可有什么治国见解,不妨与朕说说。”
种放回答道:“君王向我咨询为政的方法,对我这种小器微材,还打算重用。我想延续和变革还是适宜的,历经三五年而出现变化,这种有松有弛的状态,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国家想建设好天下,跻纳富寿,只有靠儒家二圣的广有天下,总结历史上百王的缺漏才行,而不是我这种粗鄙之人敢预论述的。当今德义显明,凤凰出而暴戾之气止,像我这样的才能,俨然并列。希望陛下洞察我的话,怜惜我守节之志向,考察并确定我这不循轨辙之马没有使主人覆压的危险,使我这器皿免去制造溢荡的咎责,是我的心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