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就在其骑上摩托车,刚把发动机点着时。 却听苏木问了一个,让他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王厂长,最近你们镇上的裁缝,去你织布厂拿货的多不多?” 王大刚一愣,认真思索片刻,回道:“苏厂长,你这么一问,好像最近这一两天,裁缝到我那拿货的是不少,因为他们要的都是好布料,所以我记得比较清楚。” 送走了王大刚父子。 苏木走回院子里,一边拎着水桶浇菜,一边思索着不久之后,苏清服饰将要面临的一次挑战。 他可不认为,聪明人只有他一个。 在见识过苏清服饰的高利润后,总会有人发现里面的商机,然后选择仿制造假,用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 对于这种作假的问题,在苏木看来基本属于无解。 只要苏清服饰保持火爆,只要有利可图,就势必不可能避免。 但,苏清服饰毕竟刚刚起步,如果不重拳出击,那么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必然会一落千丈。 现在看来,任何时候都提前留后手,显然是无比明智且必要的一件事。 与此同时; 平州市郊区,一个农家小院里。 两个中年人,在火堆旁边相对而坐。 火堆上架着一口铁锅,里面炖着鸡块、土豆块,锅沿贴着一圈玉米面饼子,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声音,一阵诱人的香味,在小院里弥漫开来。 如果苏木在场的话,就会认出来,这两个中年人他都面熟。 一个是上午在市场耍杂技,卖佛珠的人,名叫向子平。 另一个则是之前清理青阳服装厂库存时,向其收取保护费,结果最后不仅半毛钱没捞到,还差点“鸡飞蛋打”的靳艳江。 “老向,今儿个没少赚吧?”靳艳江一边往杯子里倒酒,一边小咪咪地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