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局面大变!-《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2/3)页
    “屁个婚约,那根本就是陛下爱才,不忍那什么麒麟子受波及,说不定还有此前救护太子妃的原因,所以加了一层条件。毕竟那免死宝钞,不是丹书铁券,单凭那个太儿戏了些。”
    “说的也是……”
    众人纷纷议论。
    而就在这其中,一个稚气尚存的孩子,正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在其身后,则是两个少年跟着。
    “小少爷,我们走吧……”
    刘二刘三看着那几辆马车远去,并没有多说什么。
    来到苏家已经快一年了,这座在很多人意料之中,将来定然会成为新兴势力的小家,因为印版案已经彻底落寞下来。
    记得去年那时候,刚搬去望月坊的新宅,门前拜访之人还是络绎不绝。
    然而现在。
    此前苏贵渊入狱之后,家里之前请来的丫鬟和门房早就跑得消失不见,现在就剩下刘大三人,以及管家刘禄。
    后来苏贵渊回来后,也就没再请。
    短短数月过去,整个京城仿佛没有之前的钞镜院院使一样,仿佛被彻底淡忘。
    而新来的钞镜院院使,已经是善亲侯的长子,也是准驸马牛城。
    “走。”
    苏闲也点了点头,他今天要去格物院。
    如今格物院的风头,依旧一时无两,只是自己的名字也似乎被淡忘。
    而对于这些,苏闲却并没有太多的情绪。
    相反,这恰好就是自己要的效果。
    胡孝诚!
    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对方是京城人尽皆知的纨绔子弟,属于和常茂同一个类型的。
    只是常茂已经长大,这一年来都很少闹事。苏闲曾和常森等人聊天中得知,今年常茂就会进入军中。
    反观这位胡相的儿子,今年虽然十五岁,但恶名已经传遍京城。
    之所以如此关注,苏闲其实非常在意――洪武第二大案,胡惟庸案!
    得益于此前的空印案,苏闲已经发现,原定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多偏移。
    苏闲只知道,胡惟庸案是在洪武十三年发生。
    但案发的原因?
    史书上记录的也是模棱两可,有的说是造反,勾结勋贵,早早的有所准备。
    还有个说法,是通倭、和北元有所牵扯,旗下投靠其的勋贵,曾因为朱元璋的惩处,不仅私藏甲胄,还招揽死士……
    只是还没等到好时机,就被朱元璋一锅端了。
    当然,这些说法就算罪名属实,但在京城,除非私通皇亲贵戚,否则一介丞相想要造反难如登天。
    那另一个原因就很清晰了。
    正是其子胡孝诚!
    其纵马狂奔于闹市,引得京城百姓民怨沸腾,只是碍于胡相的威名不敢多言,只能忍让。
    然而长久如此,终于在一日,乘着马车狂奔的时候,对方却跌下马车,被车轮直接碾死……
    胡惟庸怒不可遏,直接处死马夫……
    却不想洪武帝就等在这里。
    其也算是孝出强大了。
    当然,这个信息其实也有点假,苏闲还记得一个好像是因为外国使臣的原因。
    但思来想去,现在还不是确定的时候。
    真正让苏闲在意的,其实还是他此前的一些的“设想”。
    自己一家不想牵扯进胡惟庸案,如今在官场乃至民间,所有人都知道苏家这个官场新贵,彻底败落。
    这倒是符合苏闲的想法,如此一来,便是跳出了胡惟庸案。
    而之后,国朝将会迎来,史无前例的一次改制!
    废中书省。
    一直以来,苏闲都不知道,洪武帝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废掉中书省的想法,又是什么时候决定,并且准备坚定的执行下去。
    现在,他想通了。
    八成就是胡惟庸相权越来越大,先是刘伯温之死,其后又是刘涟之死,而在此之间,他屡次想让汪广洋牵制的想法又失败。
    所以才准备亲自上。
    曾几何时,苏闲还想过让朱元璋收回废除丞相制度的想法,想着自己家能不能混上一个丞相,但现在来看……这个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也说不定。
    因为现在的格物院,似乎又在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前进。
    如此想着。
    终于,格物院近在眼前。
    眼下,家里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
    而接下来,苏闲除了静观朝局风起云涌之外,还要等待两件事。
    一个是新钞留下的“小尾巴”,相比较父亲离开钞镜院,这才是真正的秘密。
    国朝税收的基本之变,要么波澜不惊,要么势必翻天覆地!
    而蒋作为此次朱元璋亲派之人,据说已经掌握了那群人的行踪,现在等的,就是那些“新钞”会从什么地方出现。
    出乎意料的是。
    那些“新钞”果然没在京城里出现,反正这么久,苏闲并没有发现太多。
    就比如此刻。
    苏闲来到格物院内,他并没有直接去找常森常升他们。
    因为自从上次格物院年终总结之后。
    作为皇长孙的朱雄英,就很少来格物院,听说在宫里还定下了什么格物院改制。
    第(2/3)页